智能电表技术门槛高 关键是零部件差异
发布时间:2013-07-25 新闻来源:仪器仪表设备网
智能电网的发明,彻底改变人类对电力的认识,目前西欧、美、日等国皆为节能减碳而积极发展智能电网。整体的智能电网包括发电、输电、配电及用户端。在国际市场上,台湾的产品,已经逐渐打入智能电网的供应链,但都集中在属于智能电网末端的“用户端”,也就是智能电表。
智能电表基础建设(AMI)主要由智能电表(SmartMeter)、通讯系统、电表信息管理系统(MDMS)所组成,除了能取代人工抄表外,还可支援各种不同电价费率、提供用户能源使用信息,并具有让用户自发性节能、停复电管理、进行电表设备资产管理等优点。
智能电表表体的制造技术门槛虽然不高,但是跨入该市场的门槛很高。首先,智能电表的主要客户不是电力公司,不然就是公共事业业者,这些业者长年提供电力给下游客户,对于电表规格有自己一套需,这对于新进业者而言便形成一道无形的门槛,很难跨越。
此外,智能电表需要的零组件,与台湾擅长生产的电子零组件,在功能上的重叠度非常高,主要差异在于环境的耐受能力。电表设备对于环境的要求十分严苛,毕竟电表装设的位置不是在户外,就是在地下室,这些地方可能是高温或低温环境,可能是潮湿或干燥的地区,更可能经年累月受海风侵蚀,或是接触到各类化学药剂或气体。而智能电表必须要求在这些环境下都能正常运作。这与一般室内用的资通讯产品有非常大的差异。因此,智能电表或许可视为一个需在恶劣环境下运作,且具有通讯模块的微型计算机,这使得有兴趣投入智能电表领域的业者,必须要具备生产高环境耐受度零件的能力。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分享到: | qq空间 | 新浪微博 | 人人网 | 豆瓣网 | MSN | 腾讯微博 |